技术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在摩擦学(Tribology)研究中,如何直观揭示材料表面的磨损机制,是理解摩擦行为、优化润滑设计的关键。分析式铁谱技术 提供了一种独特的“逆向工程"视角——通过分析脱落的磨粒反推接触界面的力学与化学过程。双联分析式铁谱仪 凭借其 高场强、高梯度、高再现性 的制谱能力,已成为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摩擦机理研究的重要工具。
研究人员可通过该仪器:
对比不同润滑剂条件下生成的磨粒形态,评估其抗磨性能;
分析载荷、速度变化对磨粒尺寸分布的影响,建立磨损模型;
观察纳米级氧化物颗粒的生成过程,研究表面氧化机制。
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该设备研究风电齿轮箱油的老化过程,发现随着氧化程度加深,油中出现大量 球形氧化铁颗粒(1–5μm) 与 层状剥落碎片,证实了微点蚀(Micropitting)的发生机制,为新型抗微点蚀添加剂研发提供了依据。
其 铁谱基片倾角任意可调,可模拟不同沉降条件,满足科研实验多样性需求;高清液晶大屏 + 定时蜂鸣提醒,确保实验过程精确可控;支臂定位装置 保证每次输油距离一致,提高数据可重复性。
未来,该设备还可与 电子探针(EPMA)、拉曼光谱 联用,实现磨粒成分的深度分析,拓展其在材料失效分析中的应用边界。